「元荃古道」是一條貫通元朗與荃灣的山徑,所經的地方包括:荃灣、下花山、石龍拱、上塘、田夫仔、大欖涌、南坑排等。百多年前,香港的交通尚未發達,兩地的居民便利用這條山徑往來。 2002年5月5日,我與眾好友前往元荃古道遠足,這次我們並未全走該條古道,只是選擇其後半段,田夫仔至南坑排段。 我們從青山公路深井村起步,穿過屯門公路天橋底接上一條水泥小徑緩登「清快塘村」,此段路上可遙望「青馬大橋」及「大欖隧道公路」等,視野廣闊開揚。經四十分鐘左右的步程便到達了「清快塘」村,村中現時只有兩戶老人家,他們為幫補生計,便售賣冰凍汽水給與行山人士,而一般人亦喜歡在此作短暫逗留或大、小休。 我們繞過清快塘村前的小路向村後荒田覓路而上,不到十分鐘便接上一條小車路,再向右轉稍行前,「元荃古道」往田夫仔的一段就在前方,沿指示牌而轉入山徑,先是拾級而上,繼而落一段不太長的石級,石級兩旁盡是竹林,環境顯得份外優雅。經三數分鐘的步程。走過了一條名為「田清橋」的木橋便是田夫仔營地,我們選擇了在這裡作為大休地點。由於過了一個旱季,加上今年的夏天來得乾旱無雨,田清橋下的溪澗也斷流,溪水甚為微弱。 休息過後走回麥徑的車路向田夫仔村的方向前行,約數分鐘後轉向往清快塘方向行往另一端的車路,在此路上又走數分鐘,路的右方見有一指示牌上寫往「大欖涌水塘」,我們再沿指示方向而行,是一條往下走的林徑,亦是「元荃古道」的其中一段,此段路上途經一個「墳墓」,及兩個分別由左方插入的路口,而兩個路口均是由「圓墩」方向而來,不久又遇上一個分岔路口,上有指示牌,一方指向「大欖涌水塘」,一方指向「元荃古道」,其實兩者皆通,而我們則選擇了直走往「大欖水塘」方向,接回車路後,再向前行數分鐘,過了林務站便是「七渡河」與「蓮花澗」交會的一條橋,過橋轉左再行不遠便到了「吉慶橋」前的休憩地點。 行程最後一段是往南坑排,眾人先沿大棠谷的車路稍行前,不遠之處又有指示牌指往「大棠村」,我們走此段路於山谷中,路的前段較平緩,當步石級上斜時,差不多已上到坳中,此坳名「東白虎坳」,也是「元荃古道」的尾段,坳中有一破廟,兩旁亦有一石壆,可供行友休息乘涼。破廟的前面有小徑可通往大棠,而我們在此處休息過後繼續往下走向南坑排,完成了這次的「元荃古道」之行。
文 / 圖:李志乾 註:請勿翻印 |